Search

#每天為你摘一頁書

「如果我們是孿生子,你會知道我現在心中的夢想嗎……你會知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每天為你摘一頁書

「如果我們是孿生子,你會知道我現在心中的夢想嗎……你會知道曾幾何時,你的夢想已經成了我的嗎?」──藤崎彩織《孿生子》

看著同樣的景色長大,就能前往共同的未來嗎?分享共同的記憶,就能在對方心裡、佔據同等的重量嗎──這是小說《孿生子》裡面,女主角夏子對互相陪伴了整個青春期的少年月島,始終問不出口的難題。

青春是亟欲看清自己、卻又缺乏語言去指認萬物的年歲。從小孤獨的夏子,儘管很高興第一次從月島身上,感受到了被需要的獨一無二,卻也無從承接他身上的暗影──ADHD什麼的、對青春的他們都是太難的詞彙。聚首與分離都煎熬的兩人,只能隨著月島的情緒與病況起伏反覆折騰。

──明明終於在對方身上找到完整的自己,為什麼與他/她在一起卻如此痛苦?這份苦痛究竟來自彼此太過親近、還是源於我們終究不是孿生子?

閱讀《孿生子》的過程總讓我想到《其後》裡大學時期的賴香吟與邱妙津──一樣在日日的語言攻防裡確認自己於對方心中的地位,一樣在在反覆的試探中撕裂對方,而距離太近的彼此,傷口竟在癒合途中血肉相連。

這或許就是孿生的意義──傷害過彼此、交換了血肉,才摸索出繼續並肩的安全距離。《孿生子》的故事結束在青春末尾,共組樂團的兩人。看著與月島一樣的夢想,夏子終於瞭然:因為我們如此親近、卻又不是真正的孿生子,我才能成為我自己。

如何找尋並成為自己,始終是日本當代文學的重要命題。強調集體秩序的日本社會,如同小說中月島的質疑:明明不知道未來該去哪裡、卻又害怕與周遭脫隊,只能努力跟上。如此龐大的惶惶,或許是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,難以迴避的烏雲。

而《孿生子》做為藤崎彩織初試啼聲的小說──原本是樂團Sekai no Owari鍵盤手的她,這本她自陳無論經過多少磨難都要完成的作品,或許就像她筆下的夏子,終究透過創作找到了完整的自己,不論音樂、不論文字。

耗費青春、昇華淚水終於找到完整的自己──這或許就是《孿生子》的動人之處吧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書蟲、暴民、動漫迷三位一體。 生產/兜售/吃食,文字與故事。 小說、隨筆、書/影評、時事追蹤、攝影作品集散地。 |IG|rc46 文案合作、邀稿,請私訊粉專,或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